close



許多現代人的疾病,無非是因為日常中的煩惱無法排解,或是個人不好的生活習慣累積成病灶。靜坐及養生功法它不一定是宗教形式的展現,在更久遠的年代,東方跟西方的人們,將它視為一種獨特的保健身心、開發人體智慧潛能的方法。

其實靜坐真正應該要被靜下來的是我們的心,能夠培養靜坐的習慣,配合生活中的修身養性,自然而然就會長壽,而且可以保證絕對的生命品質,不必再花大錢看病或吃藥。其實這些修行的功夫,並不是一定要天天閉關打坐,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都是練習靜坐的時機,如同張三丰祖師所說的:「一靈獨存,日常裡應對進退就如同鏡中影像,事情來了就面對,事情過了了無痕跡,沒有任何分別,自然就會真性常存。」

氣息與心念共舞的養生之道

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疲憊的身體其實很難真正地達到放鬆,我們更不知道自己到底累積了多少的情緒壓力在身體裡面,是否有方法能在忙碌的生活節奏中保持最佳的身心狀態?其實最重要的訣竅就在於「呼吸」,如何回歸到最放鬆的呼吸狀態,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關切的重要功課。

而打坐能不能靜下來?如何讓煩惱跳躍的心念平緩下來,並非單靠自己的力量辦得到,雖然現代人會藉由音樂甚至藥物讓自己放鬆,但也只是暫時性。在學習靜坐的過程中,師父觀察了弟子的體質、性格種種條件之後,給他最適當的修煉指導,讓他能夠在最關鍵的環節上做調整。

師父曾說:「現在一般人所以毛病叢生,年紀輕輕地就走了,主要原因都來自於肉體和精神耗損太多,而又不知添補所致。……從前還有一位李清雲老道長,活到了兩百多歲。這些人之所以能夠長壽,主要的原因都是來自於心,和把呼吸控制地比一般人都好。」

就像師父對剛開始學習靜坐的弟子總會提醒:「先人每教人止念,念頭不住亦枉然。」因為人的雜念很難捉捏,往往像千尺高的瀑布往下激流,一般人根本無法用意念去停息或克制它。所以師父真正傳授給學生的,就是要教導他體會如何讓自己的呼吸和心念完全地融合。

呼吸在我們日常來說就是出息和入息兩種,師父指點說:「你看這個『息』字就有意思了,上面有個『自』,下面有個『心』,這代表呼吸和自己的心性有關。所謂的心息相依便是一個暗訣,指的就是說打坐到最後沒有出入息,只有一顆獨立高標的本心,呼吸便形成了一股氣,這個氣的作用就更大啦!」

這是道家修習煉精化氣的基本概念,也說明了如果靜坐時,能讓呼吸和心念形影不離,對於身心調養會起更大的功效。當呼吸吐納進出到達最後時,呼吸會呈現軟若絲綢,氣若游絲,綿綿細細,若有實無,就像恢復到胎兒臍帶未剪時的狀態,也就是道家始祖老子所講的「專氣致柔,能嬰兒乎」。至於呼吸與氣如何調和運行,便是師父與弟子的經驗傳遞了,這個傾囊傳授的過程,在《靜坐:這一檔子事》書中,溫馨地投射了一場道家心法的真傳景像。

靜坐,連外國人也在哈的風潮!

靜坐,目前越來越流行於現代西方世界,越來越多人正嘗試以此作為輔療及養生的方法,有越來越多科學實驗報導靜坐的療效,甚至是相關的靜心及禪修課程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王薀老師重視現代人身體的病痛問題,並希望將多年所學習的靜坐養生保健身體的秘方與大家分享,所以完成了《靜坐:這一檔子事》,將獨門的口訣與方法分享給有緣的讀者群,希望能夠讓每個人的身體重新感受到真正的呼吸!以下摘錄自《靜坐:這一檔子事》: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很多外國人對東方的神祕學產生了好奇,我師父在山上的時候,便接觸到了德國和法國幾位專程跑到中國來研究道家奧妙的學者,其中還有兩位後來出家當了道士,儼然已經成為中國通。他們身體力行之後,發現很多陳年痼疾竟然不藥而癒,因此對於靜坐、煉丹一事更是興起了極大的信心。

往後也曾看過有不少的西方科學和醫學團體,常組團到青城山來參訪和學習。一次剛好參與到由三個國家組成的試驗小組,他們想了解中國的氣功,於是找了兩位道觀裡的道士表演了幾個動作。他們用一片羽毛貼放在正在靜坐中的道士鼻孔前,這位道長輕鬆地吸了一口氣以後就住氣於丹田,經過整個上午,那片羽毛聞風不動從未掉落。在一旁的人使用血壓計、心跳測量儀和一些先進的醫療器材測量,卻發現這位道士竟然可以進入心跳完全停止的狀態,而且可以任意控制脈搏的跳動。這些種種現象無不讓西方人著實吃了一驚。

在春光明媚下的靜坐初體驗

我在十六七歲的時候,第一次去到師父的住所,當時只覺得心中的感覺很溫暖、很寧靜,在台北很少有這樣子的居住環境。大門是由兩片推軌式的草綠色鐵門組合,支撐大門的是一整排紅磚點綴著八卦形鏤空的小窗花。進去大門後,兩旁各種植著一株高聳入天的樟樹,旁邊還有一株超過屋頂的榕樹,令人印象極為深刻。在榕樹上面師父養了兩籠綠繡眼,夏天的時候外面一圈七里香,隨著溫熙的夏風吹拂著,那種沁入鼻尖的香氣令人心中自然升起有一股很溫暖幸福的感覺。

時而從榕樹飄落下來的落葉,伴隨著小鳥嘰嘰喳喳的鬥叫聲,形成了另外的一種氣息。這裡邊有一片草坪,雖然不大,但足夠十幾二十個同修一起打坐,草坪的正前方有著四五階由唭哩石砌成的台階。這是一棟日本外交官留下來的房宿,裡面非常樸素,簡單來說,看到的就只有榻榻米、檜木地板和竹子。落地的木頭拉門是用木條區隔紙糊的門面,上面有著不同的畫作內容,其中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整片大大小小的鶴,有的飛翔、有的棲息、有的覓食,各有各的神態。

每個星期有三天,來自不同行業的師兄姐都會來此處學習靜坐,唯獨我是每天早晨四點半到五點間,必須風雨無阻地來到師父的住處,接受師父對我慈悲地指引。在多年中,眼看人來人往,也結識了不少善緣,從這些師兄姊身上聽聞了許多關於靜坐的見證和感應,其實對於當時初學的我是有很大的助益的。

印象很深刻有一位師兄當時年紀已約莫七十多歲,他已經在師父身旁服侍多年,操著四川口音。他曾經對我們說過,剛來台灣的時候他全身都是病,又沒有熟識的醫生。特別是高血壓一發作時都到兩百多,又有糖尿病,再加上身體肥胖,由於要寫作煮字療飢,夜半醒來數次又無法安睡,這種身心上面的折磨,令他痛苦不堪。直至師父教他基礎靜坐之後,漸漸地開啟身上的關竅,最後師父教他如何呼吸的竅訣,他每天只要稍有空閒便專心地打坐,一天有時多達七、八次。他說道:「剛開始我沒有辦法雙盤,連單盤都沒法支撐到五分鐘,師父說:『沒關係!你用最舒服的姿勢就可以,要注意的是你呼吸的方法。』」就這樣他連續有半年的時間從未停輟過靜坐,從五分鐘到最後可以一坐一個鐘頭。

他說到他當時的過程:「剛開始大約是三個月左右,感覺到兩條腿不會冰冷,也不會麻木僵硬,反倒有一股熱流從腳底的湧泉漸漸地由下往腹部移動,丹田的地方也有一股暖氣,由前胸後背漸漸地爬升,但為時不長。這段期間,自己發現食慾增加、夜晚無夢,服用的血壓藥減半,白天精神已無往昔的萎靡。靜坐到了約半年的時候再去診所,醫生說血糖已經幾乎正常。」

靜坐功夫最重要不離心性

我陸陸續續在道家師父處所學習的不單單僅是表面的靜坐和功法而已,因為師父所教示的重點是在於修行人的品格道德以及心性。師父說:「《易經》裡面所講的『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學習靜坐能不能進入到天人合一,最重要在於心性的鍛鍊,如果只是一味地枯坐,就如同一灘死水一樣,絕對溫養不出真龍,對於色身是絕對不會有幫助的。」

「心要靜,主要在於能看破紅塵中的名利、富貴與情愛。在打坐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是用意念去控制自己的雜念,這其實就如同在木頭上面加油,助其火勢,本末倒置。我們的心是不能用強制壓迫的方式教它不起心動念,轉化心念要從根本下手,這個根本便是人的欲望和執著。你有沒有注意到,你一要入靜時,便會覺得腦海當中有如千軍萬馬奔騰不已。這個原理就如同你在陽光底下用一個玻璃杯子,把它搖晃以後放置在桌上,你便會發現水質中漂浮著密密麻麻的雜質。我們打坐的時候,就如同這種狀況。因此你要讓自己的心清淨,唯一的方法就是倒空杯中之水;就如同你打坐要入靜,便要先虛其心。心雜則神昏,心虛則神明;心實則貪欲,心虛則空明。因此你在打坐時一定要先空其心,去其欲,也可以先念誦《心經》一至三次。無論是佛道二家,都把《心經》列為至要之典籍。特別是全真派有別於道家諸派,沒有佛、道門戶之別,宜多體會《心經》裡面之字句,別有勝意。

靜坐小技巧:藉著不同的呼吸方法,轉換情緒的小撇步!

一、當你覺得身體很沉重、很虛弱、很萎靡的時候,你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你吸進來的氣上面,從一數到十,從十再往回數到一。在你數呼吸的過程當中,儘量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進出,但是千萬不要刻意去斷除或壓抑你的雜念,一切順其自然,否則反而會使火氣上升。

二、當你覺得精神太過興奮,雜念太過旺盛,好像身上有股燥熱欲動的氣竄盪著身心的時候,你就把注意力改放在你呼吸時的出氣上面。從一數到十,從十再往回數到一。在你數呼吸的過程當中,儘量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進出,但是千萬不要刻意要去斷除或壓抑你的雜念,一切順其自然,否則反而會使火氣上升。

簡單開始的練習方法,除了觀注自己的呼吸外,再配合──平日裡少耗氣,眼睛少傷神,耳朵少聽靡靡之音,嘴巴不說無意義的語言,心中杜絕一切念頭,從早到晚外頭一切的境界絲毫不入於心。(文章節錄於王薀老師《靜坐:這一檔子事》及《靜坐這一檔子事2—導引功法》)

作者:王薀老師│臉書專頁instagram
參研中外哲學、心理學及各宗各派理論學說,並涉獵東西洋各式繪畫技巧、音樂、占卜、氣功、瑜珈、健身等。曾受聘為諸多企業之管理顧問。心理勵志類暨宗教類暢銷書作家,著有《發現生命的曙光》、《重生:生命中都必須有一次》《靜坐:這一檔子事》和《隱藏在心經背後的故事》等書,以深入淺出的文字鼓舞現代人心,是一位融合東方文化傳統精髓,及現代西方世界觀的心靈導師。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以下內文出自: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990

arrow
arrow

    charleh6jmn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